建科股份2022-12-12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建科股份2022-12-12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2-12-12 建科股份 公司会议室 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36.49 1.08 2.27% 28.51亿 0.91%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11.88% 11.88% -86.76% -86.76% 0.88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35.72% 35.72% 0.88% 0.88% 0.80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10.55 32.59 103.28 9.35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93.56 400.53 25.40% 0.24% 0.07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0.67亿 2.82亿 2024-03-31 - -
参与机构
灏霁投资,西部资管,安信证券,华创证券,广发证券,长江证券,国投瑞银,永赢基金
调研详情
1、公司的房建检测、水利、桥梁、公路等基建检测,是伴随着建设全过程的吗?地产保交楼对公司业务有何影响?

答:公司主要业务应用于房建、交通、铁路、水利、轨道、环保等领域。其中,检验检测业务包括工程质量及材料检测、鉴定、评估、人防工程检测、消防工程检测、防雷检测、监测、产品质量检验、认证、环保检测、司法鉴定以及与5G、物联网等新技术相结合的智慧检测服务等,伴随着建设全过程。地产保交楼有利于提振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将带动上下游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无法量化。公司将密切关注公司上下游行业政策,并相应灵活调整经营策略。

2、建工检测的市场竞争情况,以及价格战情况?

答:我国检验检测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服务两方面都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能力,呈现出覆盖范围广、服务深度强的特点。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服务机构51,949家,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090.22亿元。2021年我国建筑工程检验检测市场规模达713.31亿元,占我国检验检测服务总体营收的 17.44%,受疫情停工影响,同比增长23.75%。自2015年以来,行业市场规模保持12%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累计增幅更是高达105.70%,市场提升快速,行业发展态势积极。

我国检验检测服务行业内企业竞争充分,但普遍市场份额占有率较低,整体表现出“小、散、弱”的特点。绝大多数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属于小微企业,服务能力较弱且与头部机构相比竞争力低下。行业内企业大多分散于全国各个区域,形成东强西弱的发展格局,机构多数与本地客户开展合作,跨区域服务能力不强。建工检测服务定价充分市场化,各地区根据当地的情况确定。

3、公司的产品销售业务即新型工程材料(干粉类工程材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跟检测和技术服务业务有什么协同性?

答:公司新型工程材料主要由子公司江苏尼高科技有限公司和绿能科技越南有限责任公司具体实施,该业务的主要发展历程是:2003年9月,江苏尼高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当时主要生产销售墙体保温及干粉建材系列产品,后面逐步推出了NK系列建筑外保温系统及配套材料、“NK系列粉刷石膏”产品等,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2008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江苏尼高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京沪高铁揭板实验,进入高铁材料领域,中标京沪高铁CA砂浆产品合同,并成为高铁该细分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2013年,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系列产品通过CRCC铁路产品认证;2015年,环保装饰辅材产品通过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2016年,公司通过子公司智禾控股有限公司收购越南绿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将业务拓展至境外,主要生产销售减水剂产品。

公司检验检测服务、特种工程专业服务和新型工程材料三类业务从不同角度为客户提供服务及产品,满足客户对于质量公信及质量提升的需求。其中,检验检测业务主要为建设工程领域和环境保护领域,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对各类材料、工程、环境及其他需要检验检测的物品所进行的质量服务,公司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为客户所需检测对象的质量技术指标提供具有公信力的检测成果;特种工程专业服务能够为客户提供加固改造、防渗漏修复、基坑安全提升、外墙保温修复等质量提升服务;新型工程材料在新型建筑材料基础上,延伸至道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工程领域的新型材料,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改善或提高传统工程材料性能的功能性材料,从而提升工程使用功能,提升工程质量。

4、未来的公司员工数量增长目标?

答:近年来,为了满足公司因业务规模扩大产生的对研发、技术、销售、管理等方面的人员的需要,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持续对高校应届毕业生进行招聘,近两年来,公司每年的招聘人数在400人左右。行业内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加入,以及梯度化的应届人才招聘,为公司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必要的人员团队保障。

未来公司人员招聘的计划将综合考虑业务发展及人才储备需要,公司也将继续深化、优化现有的企业MBA研修生班管理人才计划、卓越人才计划、精英人才计划、专家培养计划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巩固和加强公司的人才优势,募投项目的持续推进也有望为公司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增强公司整体服务能力。

5、检验检测服务省外业务拓展的主要壁垒?

答:检验检测服务在异地开展业务主要壁垒包括服务及时性、客户认可、业务成本控制以及是否能形成规模效应。部分检测对象对于样品时间有严格的要求,限制了服务半径,需要在附近设立实验室;异地拓展初期在当地市场影响力需要积累。

针对服务及时性,一方面,公司通过在当地设立分子公司,作为服务网点,提高客户需求响应速度,及时获取商机和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公司严格遵守国家及当地法律法规,在成熟地区建设实验室,以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同时降低成本,设立专业团队形成规模效应。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南京、南通、连云港、扬州、苏州、昆明等地区设立实验室。此外,部分业务主要以现场试验为主,公司在异地成立了分公司,布置了专业团队,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降低了成本。截至目前,公司已在浙江、福建、云南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开展业务。

针对客户认可壁垒,公司成立大客户服务专员,积极对接大客户,得到大客户的认可及满意,提升品牌认可度,并依托大客户资源,服务其全国项目,实现异地拓展,各类型业务也能够共享客户资源,提高各类型业务的异地规模。

6、公司对外延并购的规划?并购后的整合问题,2016年广泽检测商誉减值259万元、2017年苏州高新检测商誉减值1279万元。

答:国内的大型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均在通过新设、并购等方式,拓宽自己的地域范围、服务行业范围,以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增强竞争力,我们认为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整合的过程。公司对标华测检测、国检集团等行业标杆企业,未来也将围绕持续强化检验检测核心业务能力方向深度布局。

公司收购常州市广泽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进入交通工程检测及水利工程检测领域,目前该资质已并入母公司主体,交通、水利检测资质不受地域限制,为公司跨领域、跨区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随着国家“两新一重”、“城市更新”等建设加大,交通工程检测及水利工程检测将在公司整个业务体系中产生更大的影响。

公司收购苏州高新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主要是为了拓展苏州市场,尽管几年来,苏州高新检测本身业务发展不是很理想,但是给公司带来了很多的业务增量。

未来公司将吸取之前的投资经验,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内部投资审核机制,严格把控并购风险,并通过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实现公司现有业务和资源与标的公司的快速整合及优势互补。

7、公司有股权激励,但制定的目标相对低。公司对未来营收和利润增长的预期如何?

答:2019-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77,123.13万元、90,568.46万元和109,579.98万元,2020年及2021年增长率分别为17.43%和20.99%。公司股权激励指标的设定,综合考虑了大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未来公司将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经营策略,继续维持好公司业绩的增长态势。

8、未来的资本开支计划?

答:未来的资本开支除了正常生产经营的必要开支外,主要将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募投项目,公司将按照计划分期进行投入;(2)固定资产投入,公司将按照业务发展的需要以及检测能力提升的需要进行设备投入;(3)产业布局,公司将积极围绕持续强化检验检测核心业务能力方向进行布局。

9、募投项目检验检测总部建设项目预计什么时候建设完工、什么时候开始贡献利润?

答:根据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的项目实施进度规划,检验检测总部项目建设期拟定为3年,预计2025年上半年建设完工,建成后即可开始逐步贡献利润。

10、公司目前在手现金18亿元,对于外延并购上有什么具体方向?

答:目前我们检验检测深耕的领域是建设工程领域与环保领域,主要涉及建筑、建材、环境三大检测专业领域,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的数据显示,这三大领域营收规模位居整个检验检测行业前三。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取得了快速成长。我们未来的外延并购方向将围绕一个产业中心、五个发展方向,一个产业中心为检验检测与质量科技服务,五个发展方向为智慧检测与健康建筑、质量咨询与检测诊断处理、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低碳环保与绿色节能、城市更新与加固改造。
kimi总结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