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里的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理论(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也称从众心理。

它是指由于对信息不充分或缺乏了解,投资者很难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预期,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很多人获得的信息大致相同并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的从众行为.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羊群行为虽然是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现象,但主流金融理论无法对之解释.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羊群效应一般易出现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即领头羊,它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有则幽默也反映了羊群效应: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了.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股市中的羊群效应,在一个投资群体中,单个投资者总是根据其他同类投资者的行动而行动,在他人买入时买入,在他人卖出时卖出.导致出现羊群效应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一些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同一群体中的其他人更具有信息优势.当然,有时羊群效应也可能由系统机制引发.例如,在牛市中,当资产价格突然下跌造成亏损时,为了满足追加保证金的要求或者遵守交易规则的限制,一些投资者不得不将其持有的资产割肉卖出.而在当前投资股票积极性大增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能量迅速积聚,极易形成趋同性的羊群效应,追涨时信心百倍蜂拥而致,大盘跳水时,恐慌心理也开始连锁反应,纷纷恐慌出逃,这样跳水时量能放大也属正常.只是在这时容易将股票杀在地板价上. 这就是为什么牛市中慢涨快跌,而杀跌又往往一次到位的根本原因.股市的羊群行为经常是以个体的理性开端的,通过其放大效应和传染效应,跟风者们渐渐表现出非理性的倾向,进而达到整体的非理性.当股市炒作过度时,就出现了"非理性繁荣".这就如同一片肥沃的草原上只有几只羊,应该说它们会吃的很饱.但是某天吸引来了一大群羊,这时候草原就要被啃食成荒漠了.同时羊群越来越吃不饱了,有一些倒下了,有一些迁徙了,但是如果是只聪明的羊,那它就不应该跟着大部队,应该留在这里,这样等草长出来了就会变成肥羊了.所以有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某件事是怎样的时候,其实事实可能正好相反。

炒股要克服羊群效应,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说过:"假如你在绝望时抛售股票,你一定卖得很低".当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时,其实正是进行投资布局,等待未来高点收成的绝佳时机,不过,由于大多数投资人存在羊群效应的心理,当大家都不看好时,即使具有成长前景最佳的投资品种也无人问津;而等到市场热度增高,投资人才争先恐后地进场抢购,一旦市场稍有调整,大家又会一窝蜂地杀出,这似乎是大多数投资人无法克服的投资心理。

国内市场羊群效应产生原因:

第一,羊群效应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有政府高度干预的结果。中国证券市场是有名的政策市场,国家政策变化对股市有着巨大的影响。国家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股市的发展,宣布各种政策,从而造成了股市羊群效应存在的外部环境。

第二,上市公司披露信息准确性比较差,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基本信息缺乏了解,只能根据其他信息或信号来做决策。由于证券市场上信息流动性比较差,普通股民一般只能从市场价格的变动中进行信息的判断,成为根据噪声信号进行交易的噪声交易者,其交易行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第三,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中,特殊的股权结构和收益率使得投资者只能着眼于股票的价差收益,流通市场上的额持股者可能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从资本收益方面来看,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和世界其他市场相比是比较高的,上市公司基本上不分红或很少派发现金红利,投资者预期通过股票的差价收来获得投资回报,投资者短期投机行为严重。

摘自《金融市场羊群效应ARCH模型与股市实证分析》

网络收录&整理编辑
涨(35)
投资有风险,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够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