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联股份2023-07-17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溯联股份2023-07-17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3-07-17 溯联股份 重庆溯联塑胶股份有限公司1311会议室 特定对象调研,电话会议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21.98 1.70 - 33.56亿 3.86%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4.16% 4.16% 6.30% 6.30% 14.10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27.28% 27.28% 14.10% 14.10% 0.63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3.27 9.76 85.71 42.65 -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124.90 86.16 12.49% 0.06% 0.37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0.40亿 0.46亿 2024-03-31 - -
参与机构
信达澳亚基金,深圳望正,望正资产,九泰基金,北京清和泉资本,前海开源,鹏华基金,金元顺安基金,天弘基金,海南悦溪私募基金,华安基金,十力投资,汇丰晋信,太平基金,工银瑞信,招商基金,汇添富,平安基金,博时基金,中金资管,上海赋格投资,富安达基金,度势投资,汇泉基金,诺安基金,泰达宏利,Pinpoint,前海联合基金,上海勤辰,海鹏投资,鹏扬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宁银理财,华宝基金,信达证券,农银汇理,中信建投,华夏基金,拾贝投资,嘉实基金,广发基金,浦银安盛,金信基金,西南自营,泰达宏利基金,淡水泉(北京)投资,万家基金
调研详情
董事韩啸先生分别从公司概览、主营业务、财务状况、核心优势、市场潜力、未来布局、募投项目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互动交流环节:

问题1:公司目前的产能情况?

答:公司的产能指汽车流体管路总成类的生产能力,2022年的产能利用率接近96%。为解决产能不足,公司以现有产品为基础,充分利用募集资金,加快募投项目建设,扩大现有汽车用流体管路及塑料零部件的产能,以及新增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管路总成产能。

问题2:如何看待新能源热管理系统管路总成的增速?新能源热管理管路总成大规模量产是否会导致单价下降?

答:得益于国家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持政策,以及公司较早的技术储备和客户合作开发优势,2020-2022年,公司新能源热管理系统管路总成收入实现了从百万到千万再破亿元大关的高速增长。2022年以前,公司新能源热管理主要是一些项目的样件和小批量生产,价格波动性强。从2022年开始,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总成实现批量供货,单价趋于稳定的状态。公司目前在新能源热管理上面还是以电池冷却管路为主,未来电机、电控、空调类相关产品的比例增加后,单价可能会在产品结构上有所变化,但就目前而言,电池冷却管的价格比较稳定。

问题3:今年二季度收入预测与一季度收入持平的原因?一季度费用率较高,全年的费用情况如何?

答:第二季度的收入预测基于公司目前的在手订单生产及交付情况,详见招股说明书第二节第七部分。一季度费用率较高主要系一季度收入相对于全年占比偏低。关于收入费用的详细情况,请留意公司后续披露的定期报告。

问题4:近几年,公司快速接头采购比例提高的原因?

答:从产品用量上看,随着整车排放标准和新能源产品占比持续提升,管路结构复杂化使连接件平均用量大幅增长,公司快速接头绝大多数为自制且数量占比持续提升中。外购快速接头数量亦有所增长,主要针对不同客户差异化要求的特殊规格,其单价较高使采购金额呈上升趋势。相关产品公司将根据规模效应预期持续推动国产化降本工程,进一步提高自制率。

问题5:前5大客户的收入占比情况如何?未来是否会变动?

答:2021年前5大客户占比超过70%,2022年下降到68%左右。除了占比外,前5大客户也有所变化,宁德时代、广汽集团进入,比亚迪跃升为第一大客户。另外随着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客户和储能业务的快速增长,吉利、长城、理想、哪吒、零跑等新客户项目逐步投产,以及配套的募投项目产能的全面释放,未来公司前5大客户及收入占比都将会发生变化,对大客户的依赖程度将会持续下降。

问题6:公司在不断拓展新客户,比如理想等新势力,在整个过程中被替代的份额主要是什么?

答:在新能源汽车客户中,公司积极推进尼龙管作为高性能轻量化替代产品,主要针对全车热管理系统中的三电系统以及空调暖风部分目标较为普遍的橡胶和金属管路。目前公司产品在电池包和底盘部分已经实现了批量配套,同时电机、电控和暖风部分相关产品已有部分交付和大量储备项目。

问题7:公司一个核心优势在于技术研发优势,对于核心技术专利,竞争对手是否也在研发?公司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公司所处行业的核心技术一是管路的生产,需要多年积累的成熟生产工艺和对原材料物性掌握。在汽车的燃油及蒸发排放系统和电动车的电池热管理中,产品的寿命要求几乎与整车相等,对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都非常高,因此对供应商技术能力和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也很高。作为价值占比最高的二级零部件即快速接头、控制阀、传感器等产品的要求远高于管材,比管路供应商的认证时间更长,需要庞大的历史交付绩效去建立足够数量的产品失效模型,在此基础上不断吸收不同客户的特殊要求并持续改进问题。这是新竞争对手和客户都需要同时承担的时间和交付风险成本,极大提高了竞争对手的进入门槛。

未来,公司将紧紧抓住当前汽车和新能源行业的“材料替代”和“热管理系统跨域集成升级”两大重要趋势产生的巨大市场扩容空间,积极投入全车管路材料替代的市场拓展,扩展流体控制领域的功能性集成,适应市场开发储能电池热管理、氢能源燃料电池等相关产品,积极布局换电、空调、空气悬架等领域,实现向中国领先的汽车和新能源流体控制系统集成商的升级。

问题8:公司开发设计的三电系统的新产品,包括用于氢燃料电池上的一些产品,目前是什么进展?

答:公司针对电池冷却模块、电机、燃料电池等领域投入了较多的新产品开发,不限于管路产品。一部分是公司主动开发的技术储备,一部分配合客户做一些前期的工程开发和台架试验,还有一部分目前已经开始生产并实现了少量交付,拥有较好的技术前瞻性和市场价值,但预计今年内不会形成较大的收入比例。
kimi总结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