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伦电子2023-11-21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概伦电子2023-11-21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间
QQ空间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调研地点 调研形式
2023-11-21 概伦电子 - 特定对象调研,业绩说明会,线上
PETTM PB 股息率TTM 总市值 换手率
- 3.11 - 62.55亿 2.08%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单季度)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归母利润同比(%)(单季度) 归母利润同比(%)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27.97% 27.97% -7285.90% -7285.90% -44.79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单季度)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单季度) 毛利
94.28% 94.28% -44.79% -44.79% 0.77亿
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 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 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带息债务 研发费用/总市值
27.93 94.47 119.95 136.52 0.0106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资产负债率 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
1367.78 103.07 14.26% 0.17% -0.45亿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带息债务 财务数据报告期
业绩预告
公告日期
报告期
业绩预告变动原因
0.15亿 2024-03-31 - -
参与机构
观合资产,毅木资产,兴全基金,广发证券,中泰证券,汇华理财,通过线上方式参与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
调研详情
1. 请介绍下公司在外延发展方面的工作近况。

答: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完成了对比利时 EDA公司Magwel的100%股权交割。Magwel的产品与公司现有以及未来规划的产品有着较高的技术契合度,其两大核心工具ESD设计验证和功率器件设计分析PTM,能有效增强公司在芯片设计领域的整体竞争力。从市场拓展和高端人才吸引方面,公司也可以充分利用Magwel在比利时设立办公室的优势,吸引欧洲地区的EDA相关人才,并助力公司进一步开拓欧洲市场。

同时,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参与设立EDA专项产业投资基金,得到了上海临港、张江高科以及半导体知名投资机构兴橙资本的大力支持。通过参与EDA产业链方向的专项产业投资平台,公司可以充分利用产业投资平台合伙人的各自优势,集合各方资源禀赋,寻找具备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的EDA产业链投资标的进行投资,进一步推动公司在EDA领域的业务拓展和技术合作,加快推动国内EDA生态圈建设,对公司持续发展进行战略布局。

此外,基于公司在模拟电路设计EDA全流程解决方案的产品发展规划,结合思瑞浦多年深耕模拟电路设计领域的市场地位和技术优势,为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公司以自有资金参与认购了思瑞浦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本次投资认购有助于双方建立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有利于优化和提升公司产业和产品布局,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符合公司整体战略发展方向。

2. 请问公司和增芯科技有无业务往来?

答:增芯科技是一家致力于生产专业定制化12英寸智能传感器芯片和特色工艺晶圆制造的半导体高科技企业,以加速度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磁传感器、基因测试芯片、微流控芯片、硅基麦克风芯片等为主要产品。

公司可以为增芯科技提供日常生产经营所必需的EDA软件及半导体器件特性测试系统等产品,以及一站式工程服务解决方案。

3. 董秘您好,请问公司最新股东人数是多少?

答:根据相关规定,股东查阅股东名册有关信息,应向公司出示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及持股数量的书面文件,我们会在核实身份后予以协助。如您为公司股东,可通过公司投资者关系热线(021-61640095)及投资者关系邮箱(IR@primarius-tech.com)与公司取得联系,公司将根据公司《章程》有关规定向公司股东反馈有关信息,您也可以持续关注公司定期报告披露情况。根据最新一期定期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的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2107户。

4. 领导好,请问公司未来的分红计划和派息政策?

答:公司着眼于长远、可持续发展,并综合考虑公司实际情况、发展战略规划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利润分配制度。自2021年底上市以来,公司持续落实利润分配制度,已连续两年实施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分红方案。2021年度共计派发现金红利8,676,088.90元(含税),现金分红数额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30.33%;2022年度共计派发现金红利30,366,311.15元(含税),现金分红数额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67.65%。未来,公司将严格按照有关上市监管规则、公司章程及相关利润分配制度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持续做好利润分配工作。

5. 杨总好,今年不少芯片公司业绩有所回暖,但是公司第三季度为何亏损如此严重?公司所处产业环节也有季节性因素吗?从新增订单的情况来看,公司对市场环境回温有何感受?对四季度以及来年行情和公司经营有何预期?

答: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为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865.99万元;同时公司持续增长的研发费用也是导致公司业绩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2023年1-9月公司研发投入合计14,978.31万元,同比增长73.6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 67.47%,同比增加16.94个百分点。近年来,公司进行了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有力支撑了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结合EDA行业的发展规律及国产EDA的发展机遇,公司当前的工作重点仍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加速推动新产品的研发及全流程的建设、扩大收入规模、扩大客户基础以及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相信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到一定阶段,利润增长也会随着规模效应的显现而逐步实现。EDA行业处于集成电路行业的最上游,受行业整体周期性影响会呈现出一定的波动,且本身也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相信随着集成电路行业整体出现回暖,EDA行业也将从整体行业的复苏中受益。

6. 刘总好,我是财联社记者郭辉。公司近日说公司的EDA产品会在客户处用于HBM制造。1.那么请问一下,相关产品的制造或设计对公司EDA产品有什么特殊的技术或工程需求吗?是不是不同的eda厂商产品之间,在HDM设计制造这块可替代性比较强?2.请问您觉得,AI算力、高性能存储需求增长,中短期内对公司产品需求有什么影响?公司对此有何研究以及预期?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 。EDA是集成电路最上游的产业,是贯穿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的重要战略基础支柱,它必须和半导体下游客户不断互动,才能形成螺旋式发展。公司的EDA工具可被部分客户用于HBM相关的设计制造环节,公司将持续根据客户的诉求,提供更为完善、附加值更高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

EDA企业作为芯片行业的上游企业,有望受益于下游芯片产业如AI算力、高性能存储需求增长的利好。公司会紧跟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关注各类新技术、新应用、新工艺的演进情况,结合市场以及客户的切实需求,进行产品的研发及持续优化工作,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争取扩大市场规模,提高行业地位,努力成长为国内EDA行业的领先企业,为EDA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

7. 1.请问公司在增强设计类EDA技术能力和市场表现方面有何战略?此前推出的泛模拟电路全流程工具,市场表现和客户评价如何?2.公司今年在EDA生态建设方面有哪些进展突破?与国内厂商有哪些最新合作?公司目前在产业合作方面的需求和挑战是什么?3.公司在AI辅助EDA领域有哪些新的研究和应用成果?预计AI对公相关产业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在模拟设计类EDA方面,公司基于NanoDesigner设计平台,已可为模拟/混合信号和存储器电路设计等定制类电路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该款解决方案已通过测试阶段并获得战略客户的认可采购,于2022年开始产生部分收入,后续公司也将不断完善及提升模拟设计类全流程解决方案;

2023年03月,公司牵头组建临港新片区EDA创新联合体,联合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共同打造针对国内特定应用的EDA全流程参考设计,加快推动国内EDA生态建设。2023年04月,公司携手鸿之微开启芯片设计加速度,联合支持NanoDesigner国产化模拟电路设计平台云端开箱即用。2023年05月,公司与阿里云达成深度合作,携手发布EDA上云联合解决方案。2023年06月,概伦电子携手鸿之微基于TCAD达成战略合作。2023年06月,概伦电子、MPI、罗德与施瓦茨联合主办的“共建半导体测试生态圈”半导体电性测试用户大会在上海成功举行。2023年09月,公司亮相首届IDAS设计自动化产业峰会,承办存储器设计与制造分论坛,展示存储芯片EDA全流程及生态合作成果。2023年10月,举办2023概伦电子技术研讨会,分享与EDA2、EDA国创中心、北京大学、阿里云、鲲鹏、行芯等生态伙伴践行DTCO理念的合作成果。2023年11月,公司参加ICCAD2023(第29届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年会),进行硬核技术分享和EDA生态圈合作展示。

EDA和AI技术的结合在改善芯片PPA性能、提升设计环节生产效率和系统级优化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EDA领域学术界、产业界都已注意到AI对EDA产业变革的巨大驱动力,AI辅助EDA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和不可阻挡的趋势,公司也将密切关注人工智能等与EDA领域相关的前沿技术的发展。

8. 领导您好,请问公司在降本控费方面都有哪些积极举措?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在保证高水平研发投入和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企业精细管理和提质增效,重点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1.加快研发进程,提高研发胜率,不断推出新产品,持续扩大收入规模;2.加强运营管理,优化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降低运营成本;3.提高整体效率,在成本费用不变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人均效能。
kimi总结

								

免责声明:数据相关栏目所收集数据,均来自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网站公开发布数据,数据由计算机技术自动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验,作者将尽力校验,但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 阅读本栏目的用户必须明白,图表所示结果或标示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均不构成交易依据。任何据此进行交易等行为,而引致的任何损害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我的收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数据
关闭 X